实拍天津港智慧码头,北斗助力其厘米级定位
今年上半年,天津港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完成69.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1.8%,位居全国第三。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作为全球首个“零碳码头”,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其装卸作业纪录不断被刷新。这得益于近百台依托北斗系统的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的投用。
智慧码头有多厉害?来听听智能运输机器人的“师傅”成卫东怎么说。
北斗助力中欧班列安全稳定运行及位置查询
今年以来,中欧班列累计发送货物108.3万标箱,同比增长11%。国铁集团积极应用北斗、5G等新技术,落实装载加固、安检查危等措施,保障中欧班列安全稳定运行,运输的货物品类达53大类5万余种,综合重箱率稳定在100%。
此外,北斗的应用,让中欧班列位置查询十分方便。西安至德国杜伊斯堡班列运行9908公里,10天左右即可抵达杜伊斯堡。该班列涵盖上万余种货品,集装箱安装有北斗定位电子锁,货主可以像查询快递一样查询货物运输情况。
北斗用于超高层施工定位测控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北斗卫星施工定位测控装备入选。
据了解,超高层建筑越高,建造难度越大,施工测量控制技术是核心。普遍采用的传统全站仪、激光铅直仪、钢尺等测量仪器,受测量高度限制、超高层建筑复杂施工环境(如强风、大雨导致楼体摆动)影响大,影响着数据质量。
由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超高层北斗卫星施工定位测控装备,测量高度已达千米级,可以精准测定超高层建筑在建造中因温差、风力等气候因素可能导致的变形数据,及时预警和纠偏,实时确保超高层建筑在建造中的稳固与精准。目前,该装备已进入量产,并在多个超高层综合体项目施工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