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保护野生动物,是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方式之一。北斗,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藏羚羊
在可可西里,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的藏羚羊,受到了科学、智能、精准的保护。研究人员曾为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佩戴了北斗卫星定位项圈,并对这些藏羚羊及其所在羊群的活动时间、范围进行实时了解和跟踪,科学分析研究,动物学家就能得知藏羚羊迁徙的时间起始点、精确路径,以及藏羚羊的大体活动范围,从而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麋鹿
湖南省林业厅、湖南省救护中心、东洞庭湖保护区曾经在一只救护并放归野外的麋鹿身上安装了基于北斗的定位项圈。六个月后,保护区通过该设备上的定位功能,快速监测到伴有带该设备麋鹿的11头麋鹿的种群。麋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北斗系统的助力下,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提升了野生动物保护的效果。
亚洲象
在云南,北斗系统被应用于野生亚洲象保护工作中。通过给象群中的头象、独象佩戴北斗卫星定位项圈,实现了对亚洲象活动区域的实时、精准监测。另外,北斗系统特有的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够让监测员在没有任何移动通信网的情况下,准确知道自己的位置,通过短报文与外界通信,传输内容同时支持文字、语音、图像等多种形式。
大熊猫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今年七月,四川省政府发布消息称,大熊猫从濒危降为易危。为增加野生大熊猫数量,人工繁殖的大熊猫在经过野化训练后,需要进行放归。但大熊猫生活的环境较为恶劣,多为树林密集、人迹罕至的山地。因此针对人工繁殖大熊猫野化放归后的监管问题,科研人员研制出了装有北斗终端的定位项圈,在北斗系统的助力下,大大提高了其在密林环境下的定位成功率。
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际濒危物种,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天津境内的湿地聚集了许多东方白鹳,一直被鸟类专家视为野生东方白鹳的非自然繁殖地,当地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联合,为东方白鹳雏鸟配装了基于北斗的定位终端,以更好地保护和研究东方白鹳,这一举措为保护工作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
而在江苏盐城,供电公司发现了在高压线顶部的鸟巢,因鸟粪堆积出现明显放电现象,将危及幼鸟安全。他们将鸟巢中的东方白鹳幼鸟救助下来后开展了一个多月的康复训练,并为之佩戴了基于北斗的定位脚环,电力志愿者和鸟类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也将通过定位信息等持续关注这群可爱的东方白鹳的成长。
保护野生动物,共建生态家园。可爱的野生动物们正在中国的美好山川中自由生活。未来,北斗系统也将与更多的野生动物结缘,为野生动物保护作出新的北斗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