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新闻中心
航海日,让我们谈谈海上的北斗
来源:《北斗导航》、《北斗在天 用在身边》、交通运输部、中国船级社 | 2024-07-11

  今天是我国第20个航海日,活动主题为智慧航海 畅行未来。在626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为适应新时代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智慧航海、智慧港口、智能制造等实践探索正在全面展开,智慧成为航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 

  北斗系统凭借集定位、授时、短报文服务于一身的独特优势,被渔民称作海上保护神,在海上航行、海洋渔业等多个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基石


  精准定位出海渔船位置 

  目前已广泛应用在渔业的北斗渔船位置监控系统,分为船舰卫星终端、地面站、监控指挥中心等部分。船舰卫星终端能够获取船舶航行的北斗定位等状态数据,数据经过卫星链路和地面站传送到监控指挥中心,监控指挥中心可以保存并处理卫星传来的数据。该系统覆盖范围广,可全天候工作,可靠性高。渔业管理部门能够利用该系统掌握出海渔船的动态。 

  沿海航标指示出海方向 

  交通运输部建设的沿海航标,支持北斗定位导航服务、北斗短报文服务等,为航行船舶提供定位信息、航行警告信息,指示航行方向。 

  北斗短报文海上报平安 

  北斗短报文服务能够助力船与船之间、船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双向信息沟通,以此降低碰撞事故的发生率;在海上通信手段匮乏的情况下,渔民可利用短报文的方式向家人报平安;渔政部门能够在船舶遇险时,及时有效组织海上救援,改善提升应急组织、指挥、协调能力,提高海上搜救的效率和成功率。 

  技术融合实现更多场景 

  北斗渔业应用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将渔船位置信息、海上气象信息、渔业交易信息等多种类型信息融合在统一的北斗渔业应用平台上,为渔业发展带来新活力。基于渔船身份信息等,渔政部门能够在休渔期及时管理渔船,防止非法捕捞生产,确保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北斗短报文,渔政部门在台风来临之前向渔民发送回港预警信息,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提高海洋渔业安全通信保障能力,农业农村部自2005年开始,利用北斗、海事等卫星构建全国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对渔船进行位置监测,2012年完成覆盖全国的渔船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多数沿海省市为渔船安装了北斗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等通导与安全装备。各地利用北斗系统提供的船舶高精度定位信息,对渔船航线进行监管,随时掌握渔船动态;在伏季休渔期,各地通过人防+技防动态监管,切实稳控休渔局势、维护渔民合法权益。 

  在黄渤海域,每年渔季有上万艘渔船在此捕鱼作业,商渔船活动时间、空间交织,影响着生产安全和管理效率。当地渔业部门通过北斗短报文,点对点及时向特定区域渔船定点推送防范商渔船碰撞安全信息,实现了安全信息精准提醒,有效提升了商渔船管理效率。 

  如今,沿海航标从2013年的1.22万座增长至2023年的2.06万座,增长了68.8%,并且实现了航标遥测遥控全部北斗化;交通运输部建设了由23座北斗差分台、75座北斗连续运行基准站组成的沿海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北斗海事国际化彰显大国担当 

  北斗系统在海事国际化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凸显了系统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宗旨,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201411月,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第94次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认可的航行安全通函,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成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取得面向海事应用的国际合法地位。 

  20203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首个北斗船载接收设备检测国际标准(IEC 61108-5),该标准的发布为后续北斗地基增强、星基增强、国际搜救和短报文通信等相关终端在IEC的标准制修订奠定基础,为国际海事设备制造商提供设计、生产和检测依据,标志着北斗正式进入国际航海产业应用。 

  20228月,中国船级社为全球首款具有单北斗功能的船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接收设备颁发了型式认可证书,设备完全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要求,标志着国内船检认证和北斗产品研制生产具备市场化国际化实施能力。 

  202211月,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第106届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会议通过决议,认可北斗报文服务系统加入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标志着北斗系统成为继海事卫星系统、美国铱星系统后第三个通过IMO认可的GMDSS卫星通信系统。


  随着北斗与多种新技术、新手段的融合发展,以及海事国际化不断取得新成果,北斗海上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多彩,渔民工作生活将更加便利,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将更好地惠及民生福祉、服务社会发展。 

编辑:周雁